人工浮岛的水质净化的定义因目的、对象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人工浮岛的水质净化主要针对富营养化的水质而言的,通过减少COD(化学需氧量)、氮、磷的浓度来抑制赤潮的发生提高水的透视度为目的它的净化机理基本上与湖沼沿岸植物带的水质净化机理相似根据有关研究资料,湖沼沿岸植物带的水质净化要素由以下7个:1.植物茎等表面对生物特别是藻类的吸附,2.植物的营养吸收,3.水生昆虫的摄饵、羽化等,4.鱼类的摄饵、捕食,5防止已沉淀的悬浮性物质再次上浮,6.日光的遮蔽效果,7.在湖泥表面的除氮人工浮岛比起湖沼沿岸植物带来它具有附着生物多、水中直接吸收N、P等特点,在对植物性浮游生物的抑制、提高水的透视度等方面效果比较显着. 为了对人工浮岛的水质净化效果进行定量分析,1995年专业研究者们在霞浦(土浦市大岩田)进行一次隔离水域试验,他们分别设置3个边长为4m的正方形、水深15m的相互隔离的水域,在这三个隔离的水域里,A、B水域各放一个人边长2m(4m2)的人工浮岛,在其上面分别栽培蒲公英和水毛花,C水域为对照水域,没有人工浮岛. 从1995年5月11日放置人工浮岛开始,历经8个多月,期间进行了6次调查,主要调查水中叶绿素和COD变化过程从左边的图-2可以看出,没有设置人工浮岛隔离水域C,夏季蓝藻的细胞繁殖很快,相当于有人工浮岛的10倍左右取7、9、12月的数值平均后,人工浮岛占有率只有25%的条件下,削减了94%的植物性浮游生物由此可以得出人工浮岛抑制夏季的植物性浮游生物的细胞繁殖的效果非常大的结论另外人工浮岛对COD的抑制效果夏季也比较明显,大约能削减50%,但是入冬以后抑制效果很小其他类似的试验研究结果同样得出人工浮岛夏季抑制植物性浮游生物、COD的效果**的结论*普遍认为植物的遮蔽效果在抑制植物性浮游生物的细胞繁殖方面起了很大作用.浙江: 杭州、湖州、嘉兴、金华、丽水、宁波、绍兴、台州、温州、舟山、衢州、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上城区、下城区、江干区、西湖区、滨江区、萧山区、余杭区、建德市、富阳市、临安市、桐庐县、淳安县、宁波市、海曙区、江东区、江北区、北仑区、镇海区、鄞州区、余姚市、慈溪市、奉化市、象山县、宁海县、温州市、鹿城区、龙湾区、瓯海区、瑞安市、乐清市、洞头县、永嘉县、平阳县、苍南县、文成县、泰顺县、嘉兴市、南湖区、秀洲区、海宁市、平湖市、桐乡市、嘉善县、海盐县、湖州市、吴兴区、南浔区、德清县、长兴县、安吉县、绍兴市、越城区、诸暨市、上虞市、嵊州市、绍兴县、新昌县、金华市、婺城区、金东区、兰溪市、义乌市、东阳市、永康市、武义县、浦江县、磐安县、衢州市、柯城区、衢江区、江山市、常山县、开化县、龙游县、舟山市、定海区、普陀区、岱山县、嵊泗县、台州市、椒江区、黄岩区、路桥区、温岭市、临海市、玉环县、三门县、天台县、仙居县、丽水市、莲都区、龙泉市、青田县、缙云县、遂昌县、松阳县、云和县、庆元县、景宁畲族自治县